2023年泰坦科技跟踪报告 国内科学服务一体化平台型企业_全球今日报

2023-06-01 14:12:58       来源:中信证券

泰坦科技:国内领先的科学服务一体化平台型企业

公司是综合实力雄厚,国内领先的科学服务一体化平台型企业

泰坦科技是国内科学服务行业的领先企业,聚焦实验室场景,创立以来产品和平台持 续迭代。泰坦科技是国内少有的科学服务一体化平台型企业(2022 年收入规模达 26 亿元), 多品类的自主品牌和第三方代理产品/服务直达终端(自主营收占比从 2017 年的 51.2%增 长至 2022 年的 54.0%,直销比例超过 90%);上市加速扩张服务区域,华东地区收入比 重逐渐下降(从 2017 年的 80%降低至 2022 年的 71%)成为辐射全中国的自主科技创新 “卖水者”;以掌握终端客户需求为起点驱动创新,高效实现新产品研发和进口替代。 公司累计服务超过 4 万家客户、超过 100 万科研人员。公司业务支持众多生物医药、 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的前沿研发,已经建立起高粘性、 高增长、全方位合作的客户合作体系。

时至今日,泰坦科技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2007-2010 年——萌动初创期(自主品牌产品开发和运营): 华东理工 6 位大学 生创业,创立并运营了自主品牌 Adamas/阿达玛斯高端试剂、TICHEM 特种化学品、 GENERAL-REAGENT 通用试剂,2009 年获得 150 万元天使投资,2010 年获得 1500 万 元风险投资,收入规模达到数千万元。 2)2011-2014 年——探索成长期(一体化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2011 年核心产品、科研一站式服务信息化平台“探索平台”正式上线(信息系统基础);2012 年成立危化品车队(智慧物流 1.0,仓储物流服务基础),并再次引入产业资本,完成公司股份制改革;2013 年完成新基地创新技术中心建设,已创立 5 个自主品牌(产品研发基 础),收入规模过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2015年至今——高速发展期(资本市场助力,平台和产品不断完善):2015 年公 司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同年在新三板上市;2018 年国开行投资泰坦成为战 略股东;2019 年,钟鼎资本继 2018年12月首次投资泰坦之后,再次完成过亿元的战略 投资。2015-2019年公司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44%,2019年收入超过10亿元;2020 年 10 月公司登陆科创板。2022年8月,公司完成定增,募集资金 10.04 亿元。此次定增 资金,公司主要用于:1. 泰坦生命科学总部园项目(7.74 亿元)。2.补充流动资金(2.49 亿元)。

深耕多年,公司通过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和提升体系化服务能力。公司自设立以 来,对标全球科学服务领域巨头赛默飞(ThermoFisher)的运营模式,通过持续的前沿领 域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创新研发、应用研究、产品设计跨界融合、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持续不断的提供具备竞争力的产品,保持产品迭代升级,形成具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的核 心战略。截至 2022 年年底,公司上线产品 SKU 超过 500 万。通过行业基础设施(电商平 台、管理云和研发云、智能化供应链和仓储物流)建设,打造和提升服务能力,有效打通 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仓储物流体系。

内外打通的信息化管理——公司自有 IT 团队,既能开发内部系统,又能为客户提供 专业信息化服务。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整合了公司产品研发、商品管理、采购管理、 OEM 制造、质量控制体系、仓储物流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流程,并进行持续优 化和完善,为决策提供及时支持。目前公司“探索平台”、内部 ERP 系统数据完全打通, 是行业里少数几家能够将销售平台与内部业务流程融为一体的公司。

全生命周期产品质量控制——公司通过系统对产品实施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为每 种产品建立质量标准和完整的质量检测档案,每批次的产品均需通过公司质检部检验并完 全符合国家、行业的质量标准或客户的特殊要求。针对不同产品特性,在仓储、配送环节 建立智能化操作体系,避免产生质量风险,并通过完善的复检体系,及时发现有质量问题 的产品,确保产品质量。 专业化、数字化仓储物流体系——公司自建专业化、智能化仓储管理物流体系,合 理规划仓储、配送,存货流转效率高。通过建立全库存二维码数字化管理,实现仓管全流 程系统管理,大幅提高存货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和库存管理效率。

交互方面,探索平台与公司内部管理系统数据协同打通,实现工作流程标准化模块化, 帮助产品、运营、销售团队之间形成合力,有效满足终端客户复杂多变的科学服务需求: (产品和运营团队)通过专业化的数据分析、产品整理、参数分类等,将自主品牌 产品、第三方品牌产品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整合,形成统一、标准的产品库,并于探索平台 上进行展示; (销售团队)可提供多种产品方案(如高性能方案、高性价比方案、低成本方案) 供客户进行选择。在日常销售维护及服务过程中,对客户研发方向、历史采购数据及行业 趋势进行分析,掌握客户需求;

(产品和销售团队)根据科研实验所需产品的行业标准进行分析,在自主品牌产品 和第三方品牌产品库中挑选合适的产品,形成整合方案,并根据客户实验进程中的需求, 不断调整、完善方案细节; 通过客户在探索平台上自主下单或(销售团队)帮助客户下单的方式,科学服务需 求数据沉淀在平台上,指导(产品团队)进行高效的创新产品研发。

疫情扰动2022年业绩,疫后预计正迎来快速修复

受益于国家科研经费持续的投入以及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2021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 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 21.64 亿元、1.44 亿元;2013-2021 年营收和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速 分别达到 41.7%/43.3%。2022 年,Q2 受上海疫情封控影响以及 Q4 疫情管控放开导致感 染高峰,公司全年业绩承压,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08 亿元、1.25 亿元,同比 增长 20.50%、-13.30%。但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我们预计公司业绩正迎来快速修复; 2023Q1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6.55亿元/0.25亿元,同比增长12.68%/29.17%; 其中 2023 年 3 月,单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45%,高校市场同比增长高于 80%。

分产品来看,科研试剂、特种化学品以及科研仪器及耗材是公司目前三大主要产品板 块。公司科研试剂板块、特种化学品以及科研仪器及耗材三块业务 2022 年营收分别为 8.36 亿/8.84 亿/7.74 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 32.0%/33.9%/29.7%,2017-2022 年的营收年均复 合增速分别为 36.9%/26.5%/32.5%。

自主品牌营收占比稳步提升。公司三大主要产品板块,均采取自主品牌与第三方品牌 相结合的销售方式。整体业务上,自主品牌的销售额从 2017 年的 3.40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4.09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 32.9%,营收占比从 2017 年的 51.2%增长至 2022 年的 54.0%。公司第三方品牌产品的毛利率在 12%-18%之间,自主品牌毛利率则在 2017-2022 年普遍维持在 26%-30%的区间;其中,科研试剂中的高端试剂自主品牌,是公司毛利率 最高的细分业务,2020-2022 年毛利率都在 50%以上。我们认为随着公司高毛利的自主品 牌营收占比不算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望随之逐步呈现上升态势。

分区域来看,公司正逐步在全国实现服务网络的复制拓展和销售规模的扩张。华东是 公司营业收入来源的主要地区,2022 年营收 18.54 亿元,2017-2022 年营收年均复合增 长率达 28.3%,明显超过国内整体科研投入增长水平。而近年来,在巩固华东地区优势的 同时,公司通过持续投入和完善全国的仓储物流和服务体系;并依靠在华东地区成功的经 验和优势,将全国其他地区的业务覆盖率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加强;地区营收占比上,华东 地区的营收占比从 2017 年的 80.3%降低至 2022 年的 71.1%。

客户结构来看,企业客户收入占比超 80%,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是企业客户收入主体。 公司客户中,世界 500 强客户超过 150 家;国内 985、211 工科高校全覆盖;基本覆盖了 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院等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全国以研发创 新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企业覆盖率达到 80%以上;开拓了国内以新材料为核心的行业领先客 户。公司坚持服务终端客户,销售收入中终端客户占比今年来全都超过 90%。企业类客户 是公司的收入主体,2021 年占比达到 86.36%,高校和科研院所占比 13.10%。终端客户 中,生物医药、新材料是公司收入的主体,2021 年在企业类客户中收入占比 35.55%、 39.72%。

研发持续投入,盈利能力受疫情影响短期扰动。2017 年-2023Q1,公司主营业务整体 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维持在 22%左右,近 3 年呈现稳中有升趋势;而公司净利率近年来 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主要系费用率大幅增加所致,其中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增长较 为明显,2022 年相比于 2020 年分别增加 0.4/0.6pcts。 销售费用率的增加,主要系销售人员快速增长(2022 年销售人员 410 人,相比于 2020 年增加 79%,相比 2021 年增加 29%),而疫情又影响了公司业务拓展导致营收增长放缓; 人员和费用按照年初增长规划投入,因此营收增速受到疫情影响不及预期,对 2022 年净 利润率的边际影响较大。

研发费用率增加,我们预计主要是公司围绕制造“重”和技术“深”的战略,持续加 大研发投入所致。中长期来看,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上游深度合作,公司自主品牌产品持续推出,营 收占比有望不断提升,整体毛利率将进入上行区间;另一方面,随着公司自主品牌竞争力 和运营服务能力的不断强化,客户覆盖率和覆盖深度有望持续提升,而公司销售人员的人均创收则有望随之逐步提高,带来销售费用率的下降;而随着规模化效应显现,管理费用 率亦有望下降。 “自主产品占比提升→毛利率上升”+“运营服务能力提升和规模效应,整体费用率 稳定或下降”,双重驱动下从而带来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全球科学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稳定提升,中国科研支出保持快速增长

科学服务行业为研发之基石,全球市场稳定增长

科学服务行业是服务于科技创新的核心行业。国外通常把服务于科学研究的企业所处 的行业统称为科学服务行业,这类企业通常生产科研试剂、实验耗材或仪器设备,服务于 科学家和研发工程师的科学研究。从更综合的角度来看,科学服务行业为从事科学研究和 生产质量控制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升级、改造、信息 化的科学服务技术解决方案,是服务于科技创新的核心行业。

全球研发经费呈稳定增长趋势,科学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预期乐观。科学服务行业的发 展与创新对国家科技创新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 先行行业,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根据 Statista 机构统计,2019 年全球研发总支出约 2.37 万亿美元,2010-2019 年复合增速 6%左右。 我们认为随着各个国家均将资源集中到研发、教育等知识密集型领域,政府、企业和科研 机构研发经费的不断增长,将持续带动科学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扩大。

全球科学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预估超过 1600 亿美元,未来仍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根据 赛默飞 2020 年官网提供的投资者交流材料数据中,赛默飞预计其主要业务(生命科学解 决方案、分析仪器、专业诊断、实验室产品和服务)所对应的全球市场空间为 1650 亿美元(赛默飞市占率约 15%)。而根据德国默克 2021 年官网提供的投资者交流材料数据显 示,预计全球整个生命科学市场的空间为 1700-1800 亿欧元,并且预计未来 5 年仍能够保 持 5%-6%的稳定增长。

中国科研支出保持快速增长,“本土化服务需求+中国制造优势”驱动国产替代

国内科学服务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科研端,近年来国家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和 产业升级,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 局数据,2022 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30870 亿元,同比增长 10.4%, 2018-2022 年均复合增速 11.92%),将带动科研机构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企业上游科研产 品及服务需求的增加。

尤其加之政策端的持续鼓励支持——“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 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要稳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通过税收优惠 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加大投入”、“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 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 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综上,我们认为国 内科学服务市场有望持续受益,并将持续扩容。

海外品牌相对垄断全球,国内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在科学服务和生物制药上游供 应链领域,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关行业起步较早,部分企业成立时间超过 50 年, 凭借长期投入在品牌知名度、关键性核心、制造技术、产品成熟度等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 水平,并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例如色谱填料,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的数据(转 引自纳微科技招股书),GE Healthcare、Tosoh、Bio-Rad 三家公司占据了 2018 年全球色 谱填料市场 50%的份额,形成了寡头垄断。

内伸外延,科学服务平台有望开启新一轮高成长

内伸: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全国客户覆盖和服务能力持续完善

自研+第三方引入,SKU 数量已突破 500 万种。科学服务行业下游客户实验复杂、领 域分布广、实验产品种类需求多,产品矩阵的丰富程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泰坦科 技自设立以来就采取自主品牌与第三方品牌相结合的销售方式,以便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完 善的产品;截至 2022 年年底,公司 SKU 数量已经突破 500 万种,相比于 2018 年的 55 万种大幅增加;其中自主品牌 2022 年年底已经超过 20 万种。 在生物医药、分析检测等领域,公司持续导入第三方品牌,在强化与赛默飞、珀金埃 尔默、梅特勒、默克等品牌合作基础上,持续导入 Dr.E、康宁、哈希、岛津、3M 等品牌 的系列产品线。

另一方面,公司在服务过程中,通过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Adamas(高端试剂)、General-Reagent(通用试剂)、Titan Scientific(实验室仪器、实 验耗材)、Titan Scientific Lab(实验家具)、Titan SRM(科研信息化)、Tichem(特种化 学品)六个自主品牌持续上线新产品;比如在合成试剂领域,2022 年以竞争导向进行新 产品开发,新增超 1 万个 CAS 号产品,近 5 万 SKU 产品。

探索平台升级迭代,进一步提升客户使用便捷性和粘性。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 网络平台可直接完成整个销售流程的订单审核、合同规范、验货程序、结算报销等环节, 高效率互联网平台可以帮助客户在海量产品信息中精准定位以供筛选;同时与客户互动, 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闭环形式,可及时满足分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相较传统的线下销售 模式,科学服务具有产品繁杂、品牌多样以及下游应用领域宽的需求特点,契合互联网工 具的使用——终端科研客户通过电商平台的分类和目录筛选,可以快速定位到自身需求的 产品,并查看产品的参数细节,大幅提高购买的便捷性,从而大量节省了科研活动之外的 时间花费。

行业内全球龙头公司赛默飞、德国 Merck 均有相应的电商平台;泰坦科技的“探索平 台”在 2011 年推出,经过多年的完善与发展,平台日趋成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7-2019 年,公司“探索平台”的下单数量从每年约 59 万单增长至每年约 99 万单,销 售额占比从 7.46%相应增长至 11.69%,呈逐年上升态势(公司销售订单主要以客户委托 下单为主,2017-2019 年占总销售金额比例分别为 86.59%,86.58%及 82.09%,客户多 选择委托下单方式,主要是因为新增客户以及原客户采购大批量、高价值的产品时,通常 会选择联系公司的销售工程师或客服,通过其进行购买和确认。而对于单价低、小批量产 品采购或者重复采购则多采用自主下单方式;这也侧面体现了科学服务行业线上线下结合 的重要性)。

2021 年 10 月,探索平台 2.0 版完成升级和改造,增添了移动端 APP 查询订购和仓 储物流第三方务功能,平台 SKU 从 85 万增加到 350 万,二三级目录梳理扩充至 1226 个 细分品类,“导”、搜”、“选”、“购”和“推”功能进一步完善,并将公司的科研信息化品 牌“Titan SRM”对接到了探索平台。与此同时,公司还推出了探索平台的移动端 APP 和 微信小程序。我们认为,随着探索平台 2.0 版本完成升级改造以及移动端平台的推出,公 司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客户购买的便捷性和使用粘性有望提升。

仓储物流覆盖不断完善,区域拓展效果显著。对于科研和研发工作者来说,配送效率 是在购买科研试剂和耗材主要考虑因素之一;而科学服务行业的需求特点,要求平台型公 司具备线下的强运营和服务能力。在“线下物流”模块,公司通过募集资金,加快建设覆盖全国重点城市的仓储物流体系。此外,对于科研试剂和耗材的运输而言,有着其专业的 特殊性——(1)化学有机试剂具有易燃易爆特性,部分产品需要避光运输;(2)生物试 剂对于温度较为敏感,存在冷链需求;(3)存在着大量的易碎的玻璃容器。

截至 2021 年,公司全国范围的仓储配送体系主体已建设完毕,形成上海总仓,华北、 华南、西南、华中区中心仓及核心城市服务仓的仓储配送服务体系,在全国 23 个城市实 现自送,并实现隔日上门以及重要城市核心区域“每日必达”的高配送效率,更为重要的 是可以提供-20℃全程恒温冷链服务。在新增的中心仓储物流上,依据产品特性实现低温、 无菌、无尘保存,通过 RFID 电子标签和信息系统实智能仓储配送。伴随着公司仓储物流 从华东地区向全国拓展,华东地区以外市场的销售额在近两年迎来了高速增长。

随着全国各地仓储物流的不断完善,需要进行铺货,2019-2022 年,公司的存货周转 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相比于行业内公司,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在应收账款收回速度 上,相比于 2020 年,公司近两年呈现波动向上趋势,应收账款周转率在 2020/2021/2022 年分别是 4.2/5.0/4.7;而在应付账款周转率上,公司相比同行公司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外延:加速上下游合作和整合,产业链价值分配潜力有望凸显

综合服务平台,有望获取科学服务行业更多上下游价值链分配能力。科学服务行业下 游服务了数以万计的研发和质控实验室,上游对接了成百万 SKU 的各类不同细分领域的 制造和品牌商;分散的上下游两端,促成了综合平台型企业潜在的价值链分配机会。科学 服务的综合型平台企业,如果在下游客户整体覆盖率和某个产品线的覆盖深度达到一定程 度,则有机会通过合作/参股/控股上游的研发制造商等各种整合和合作形式,获得价值链 再分配的契机。参考在 Thermo 和 Fisher 合并之前 Fisher 的案例,2002-2005 年期间也展开了一系 列对于产品型公司的整合,自主产品比例由 40%提升至 65%,毛利率也由 26.4%上升至 34.2%,净利润率则由 1.6%提升至 7.0%;而 2006 年合并之后的赛默飞,自主研发和收 购共同驱动,净利润增速也明显快于营收,ROE 稳步提升,EPS 持续增厚。

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加速合作和整合。2021-2022 年,泰坦科技通过参股/控股,在上游 生产制造端众多品类(化学试剂、生物试剂、仪器等)都进行了外延合作和拓展。预计未 来一方面通过深度合作或参股/控股,另一方面通过定增募投项目自建产业化研发平台,自 主产品的宽度(应用领域和品类)和深度(产业化/工业化水平)有望持续加强。公司投资的宁波萃英、瀚海新酶、英泽生物等,则有望在实验室场景的产品应用上与 公司形成协同,丰富了公司的自主品牌产品;同时其自身专注于产业客户的产业化端应用, 也取得了良好的独立发展机会。我们认为,投资和并购在有效提升公司的自主产品竞争力 和客户服务能力的同时,有望复用公司已有平台的客户粘性、销售渠道、仓储配送运营体 系等,规模效应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推出多期股权激励,彰显中长期业绩成长信心

2021 年 1 月公司出台上市后首个股权激励计划——归属条件为以 2020 年营收为基数, 2021-2023 年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25%/56%/95%,年均复合增速约 25%。 2022 年 2 月公司进行了第二次股权激励——归属条件为以 2020 年营收为基数, 2022-2024 年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82%/146%/232%,年均复合增速约 35%。 2023 年 3 月公司推出第三次股权激励计划——归属条件为以 2022 年业绩为基数,公 司层面归属比例 80%的考核目标为 2023-2025 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25%/56%/95% (年均复合增速约 25%)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35%/69%/111%(年均复合增速约 28%); 公 司 层 面 归 属 比 例 100% 的考核目标为 2023-2025 年营收增长率 分 别 不 低 于 35%/82%/146%(年均复合增速约 35%)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50%/102%/173%(年均 复合增速约 40%)。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科学服务行业具备综合型大平台潜力的公司,有望在疫情后迎来新 一轮的高质量成长(利润和现金流的改善);而上述股权激励的推出,也表明了公司对于 中长期业绩成长的信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21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