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搞科研不宜“撒胡椒面”

2023-08-08 15:54:04       来源:东方资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江德斌

1.31亿科研经费看似很多,但是项目总数有862个,平均下来,一个科研项目约15万元。另外一所高校科研经费1.79亿元,实施科研项目702个,平均一个约25万元。若这么计算,这些费用做科研远远不够,更遑论还要实现成果转化。可见,仅将“0成果转化”的板子打在高校和科研人员身上,并不合理,需要对高校科研机制做综合评估,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拿出科学治理的方案。

科研是一个周期较长,且不确定性较强、失败率较高的工作,需要历经立项、研究、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失败,最后能够研究成功,并实现市场转化的科研成果,可谓是凤毛麟角。

科研项目的市场转化率,与项目定位和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如果在设计之初,就瞄准市场,那么市场转化率就高一些。但是,高校的许多科研项目,本身就缺乏市场前景,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研究,没有可供量产的技术或产品,无法实现市场转化,但加强基础研究又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不能只盯着市场,更不可因噎废食。还有一部分科研项目,则是为了发论文、评职称,并不考虑市场,项目结束就被束之高阁。

由此可见,在测算高校科研成果时,不能简单看经费总额和市场转化率,还要分门别类,看哪些属于基础理论研究,哪些属于市场应用研发项目,哪些是评职称所需的。对于基础研究,应给予充分的科研自由,充足的科研资源,让科技人员自主把握研究方向,在天马行空里实现突破创新。至于市场所需的技术项目,则可以聚焦资源,或与企业合作,在每一个环节做定量定性评估,提高市场转化率。最 需要注意防范的,则是那些只为发论文、评职称的项目,纯粹是在浪费经费和人力,毫无价值,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遏制。

该报告提到,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其中预算经费10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811个,占比39.08%。显然,此类科研项目的定位就有问题,主要就是为了发论文、评职称所需,而且所占比例很高,严重挤占了正常的科研项目资源。因此,高校应完善科研机制,不宜再“撒胡椒面”,应想办法排查“假项目”,把宝贵的经费资源用于真正的科研项目上。同时,需要加快改革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判标准,不再唯论文论,采用更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让科研回归本源。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21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