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8月的山村风景如画。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李庙镇主山寨村,看着蜿蜒的水泥马路、崭新的农家小院、干净的村容环境,78岁的村民宋德荣感到暖意融融。
主山寨村支部书记贺义健说:“村里的变化,全靠县里的帮扶工作队。”他所说的工作队是南漳县人民法院驻李庙镇主山寨村工作队。
过去,主山寨村民住的是土坯房,石片儿房,甚至是危房;走的是泥巴路,小土路,皮石渣路;喝的是望天水,地窖水。电压不足,电灯像萤火虫,还常常断电。手机信号差,对外联络基本靠“吼”,不然对方听不清。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最高海拔1410米,曾是鄂西北一带典型的贫困村。
8年来,驻村工作队携手“村两委”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深调查、解难题、增力量,抓配套,谋产业,树信心,破解了主山寨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产业难五大难题,让一个一穷二白的“空心村”改天换地,以崭新面貌成为人们周末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如今的主山寨村,一条条水泥公路分布在山上山下,交通如同血脉一样畅通;家家户户吃上了放心自来水,村里改造了高低压线路,修建移动基站,发展起了产业,让村民钱包鼓起来;通过环境整治,山村颜值得到极大提升;共同缔造让信访纠纷不出村“一站式”化解,村民们得到了可知可感的实惠。
7年前,主山寨村98%以上的村民都是用水窖集聚雨水、雪水,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如果遇到长期干旱,翻几架山挑一担水,缺水吃成为老大难。2016年,驻村第一书记王清国带领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翻山越岭寻找水源30多次,寻求多方力量支持资金30万元,在村里修建了5个钢构混凝土蓄水池,储水量达到180立方米;铺设主管道7公里,网管一万多米,困扰主山寨村千百年来的吃水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5年前,主山寨村没有宽阔的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的都是凹凸不平的土路,晴天扬灰“糊眼鼻”,雨天人畜“和稀泥”。每逢下雨天,村民出行、孩子们上学十分不便。在驻村工作队的多方努力下,主山寨村累计实现村组公路全部硬化公里。原来到县城需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现在只要小时,整整缩短了一半的时间。村里在一组修建了移动基站,网络光纤覆盖率达到80%以上,现在很多家庭,在家里就能和外地的孩子进行高清视频对话。2018年,驻村工作队协调南漳县供电公司,先后增加4个变电台区,架设高压线路3400米,低压线路2600米,抽水专用线路600米。如今,夜幕降临,主干道上的盏盏太阳能路灯闪烁明亮,家家户户电灯亮堂堂。小灯泡照亮了幸福路,温暖了村民的心,同时也照亮了整个小山村。
打好致富牌,幸福自然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多方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带领村民致富。截至目前,全村已发展五味子种植200亩,每亩收入5000元以上;建设14个反季节袋料香菇大棚,规模50万袋,带动30多户脱贫户就地务工增收,村集体每年增收万元;种植烟叶280亩,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村委会旁边,驻村工作队多方筹资140多万元,新建一幢五间两层农家乐,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4万元收入。
2015年的主山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0元,如今,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58元,与8年前相比,主山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5358元。2022年,主山寨村产业增收翻数倍,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2万元,增加到17万多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20万元大关。
今天的主山寨村,正以奋斗的姿态,书写着巩固脱贫成果的新篇章。(卢珊娜、陈中武)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21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